郴州永兴:千年古刹观音岩
2019-10-12 10:41:25          来源:新永兴客户端 | 编辑:胡诗琴 |          浏览量:47333

观音岩是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一处名胜古迹,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白头狮村便江东岸,背靠天王台山,临江壁而立,石壁神龛天成,内设寺庙,钟鼓不断,香火缭绕。观音岩始建于唐乾符年间,后屡建屡毁,现存木结构系清代所建。寺庙共有九层,取九九归一之意,高30米,楼阁重叠,雕梁画栋,规模宏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凡来永兴,必至观音岩,为文为曲,为诗为赋,长唱不衰。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楚日游记》记载:"岩在江北岸,西南下瞰江中,有石岩腾空,下覆下裂,直滨江流。初倚其足,叠阁两层。复顶之下,中嵌一龛,观世音像在焉。岩下江心有石狮一横卧中流,昂首向岩,种种绝异。

《永兴乡土志》载:"岩在耒水右岸,悬崖壁立,俯瞰江心。其上危峰千仞,其下澄潭百尺。一岸若龛,峭倚壁际,四周路径皆绝,非舟楫不能至。龛中宽广,可布席四五,僧徒依龛构楼五、六层,高十余丈,钩心斗角,画栋飞甍。中设大士像,岩下有石如蹲象,江中有石如卧狮,活相毕现,邑奇观也。

观音岩建筑风貌独具,楼前临便江深渊,江心卧有雄狮,后依石峰屏障,两侧峰群竞秀,岩石峥嵘。殿宇筑于岩壁,高达三十米,楼分为九层。岩口为一层,山门上镌“观音岩”三字。此处景色秀美,交通便利,是永兴县早年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社会广大群众宗教信仰的重要圣地,一直以来她不断地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信徒。

现存木结构庵宇系清代所建,整个建筑檐歇山顶,覆盖青黄色琉璃瓦,四角如兽吻状向上翘首,雕梁画栋,规模宏伟,穹顶是一面弯拱形的巨石,瑰丽壮观。第二层为“佛阁殿”,有观音像,释迦牟尼像。三层以上的殿宇,全是雕梁画栋,重檐歇山式的屋顶。第七层岩壁小石洞中,有一块天然岩石,形如观音,故名观音岩。到了第八层,便可以登高远望,城廓山川,尽收眼底,与观音岩对峙的凤凰山半山腰上,有一形如和尚打坐的岩石,俗称“石僧拜佛”。

相传南海紫竹林的观音菩萨得知永兴境内有一个号称“小南海”的地方,她便带着一个童子、一头独角神狮、一顶官帽腾云驾雾而来。到此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山上一块巨石仿佛被斧头削了一隼,山下便水缓缓流动,平静如镜,于是观音将官帽往岩峰上抛,官帽飘然而去,接着“轰”的一声,石壁上顿时出现一个大洞,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官帽洞”。观音便入洞修道,整整修了九九八十一天,又七七四十九回,终修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的百姓不忘观音菩萨的大恩大德,便在官帽洞边修建了一座庙宇,内立千手观音,每日供奉。远近百姓皆慕名而来,由此闻名遐尔,至今香火不断。

观音佛游前,对童子说:“你在对面山上守望佛洞,不得由妖畜侵犯。”于是童子来到凤凰山上,化作石佛,昼夜守望观音岩。观音对狮子说:“你到河中,保护庙宇不遭水患。”狮子马上跳到江心,水大了,对观音庙有危险,狮子就吞食河水,不让它危害庙宇。这就是现在传说中的“童子拜观音”、“石狮拜佛”了。

在便江南岸离观音岩300米的地方,有一个叫铜角塆的村庄。很久以前,有一群反抗官府的外乡人逃到这里,他们看到地方还可以,就在这里安顿下来。谁知,一天夜里,耒阳府官兵乘船溯流而上,准备剿灭铜角塆里的难民。当官兵来到观音岩石狮边,石狮的长角“嚇嚇嚇……”响个不停,铜角塆民众马上起来,朝发出号角声的地方望去,看到了黑压压的官兵船,于是及时逃离。官兵扑了空,官府知道是石狮搞的鬼,恼羞成怒,拿大锤来砸狮子,但无论他们怎样砸,都无伤毫毛。官府扬言砸不了狮子,就砸了观音庙。狮子为了保护观音庙,决定牺牲自己。于是化成一个老头,告诉官府,“拿一把木剑,到观音前念佛开光,就能劈开狮子头。”官府依此而行,木剑砍去,硕大带角的狮头轰然入水,岸边观狮的民众顿然跪俯嚎啕,便水为之呜咽,沙鹭不停盘旋。忽然人们听到头顶传来长角“嚇嚇嚇……”的声音。循声而望只见沧溟悠悠,佛云千重,似远极近,似假极真,似在天边,却声犹在耳……现在石狮的头部至今还留有被砍的痕迹。石狮永久地卧在江心,再也无法站起。随后,无论人们怎样打捞,都不见狮头。人们猜想可能是观音菩萨把它带走了。人们为了纪念狮子,石狮所在地就取名白头狮镇。

很多年后,逃离铜角塆的民众,部分回到了铜角塆,为了永远不忘记石狮的救命之恩,他们决定把村子取名铜角塆,希望后人不要忘记救了他们性命的铜角。

是的,“观音佛声布施广,沉狮真石水千年”。这联剉在石壁依稀可见的诗句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佛庙的千年风霜,引游人凭栏远眺,目尽古今。“狮卧江中知冷暖,水流天外忘春秋”,每个登楼观狮的游客,都不禁敬畏感叹。


责编:胡诗琴

来源:新永兴客户端

  下载APP